中小酒企发展循环经济需政企协作

2010-3-28

  长期以来,中小酒厂,尤其是家庭酒作坊遍布中西部城乡,几乎每一个县城与乡镇,甚至行政村都有3家—5家,其规模、技术与质量相差悬殊,但无一例外都成为了西部许多地区就业、致富的重要手段;同时,他们也是基层政府重要的财源,但这些小酒厂也是当地的污染大户。

  其实,这些几乎没有经过无公害处理的污染排放物本应成为人们继续发财致富的一种经济资源,只是没有相应的制度与技术支撑,使之成为了污染环境的有害之物。

  那么,如何将酒业的废物转化为拓宽就业渠道、造福一方的经济资源,就需要调整现行的财政经济政策以及政企关系,发展循环经济。

  在人类历史上,早期的采集业和农业的生产是一种基本上不交易、生产规模十分有限,以生物原料投入为特征的自我循环经济;但如今工业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大规模投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整个经济的健康持续运转必须依靠相应的技术手段,才能改变生产流程,以实现上下生产过程产生废料的循环利用;否则,单一生产过程难以独自完成各种废料开发利用的自我循环。

  企业或个人所受约束条件的变化决定着技术创新以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的方向。毕竟,运用新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制约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但开发利用新技术的相应企业或个人必须承担高低不等的成本,只有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能够带来可观的净收益,才会促使相应企业或个人积极开发运用新技术,以推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为此,有必要采取科学的政策措施,提高规模小与技术落后的中小酒厂承担运用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能力。

  完善产权制度是推行酒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

  一些小酒厂之所以成为中西部城乡的重要污染源与资源浪费大户,根源在于其能够不付出任何代价,任意排放其生产的废物,而其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成本是由整个社会来承担的,企业基本不需要支付任何形式的成本。要改变目前许多小酒厂肆意排放其生产废物的现状,主动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关键在于改变小酒厂所受到的约束条件,即将酒厂的主要排弃物的处理成本逐步纳入企业的私有成本之中,促使企业从利润最大化角度,主动积极地采用新技术消化与循环利用排放的废物。

  由于小酒厂资本规模小,基本没有能力独立采用新技术来发展循环经济,这就需要政府与企业分工协作以完成酒类小企业的经济发展转型:一方面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促使企业提高自己所拥有资源的利用效益;另一方面,应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人们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积极性。其中的核心在于政府应采取措施让中小酒厂获得必要的财政、金融与技术支持,有能力承担与消化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多种新技术组合的成本,使其在短时间内获得比较丰厚的新增利润。

  例如,当土地资源丰富甚至土地所有权也没有明确的时候,人们会选择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而一旦土地资源稀缺,人们则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

  又如,18世纪以后的西欧,技术发展的方向是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因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
  今天,当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时候,技术创新的方向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以及创造出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

  于是,一方面旨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节约资源的技术得到重视,另一方面,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又催生了一系列可替代、可循环的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经济自然水到渠成。

  从长远与宏观的角度规划与优化酒类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酒类产业链条的健康持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续循环一方面依托于范围大小不等的种植业与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对酒厂排放物的科学合理地加工利用。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让这两个方面能够以低成本与廉价技术有机地融合以及顺利循环,即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样一种反馈式流程将当地主要农林业产品与劳动力融入其中。

  这一循环的基本内涵是:以绿色农业种植(玉米、大米、魔芋、红薯等)为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组织各种不同农林产品的农村经济合作社,依靠农民集体的力量逐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经营,培育其参与市场竞争与精深加工的能力。这样就能够依靠农民自己的农产品经营合作社将一些农副产品精加工成白酒、玉米浆、特巧食品、食用酒精、乙醇,提高附加值;再将下脚料如酒糟、玉米棒、秸秆、薯渣等加工成全混饲料, 规模养殖奶(菜)牛、生猪和农户养鸡、鸭、鱼;随即将牲畜粪便集中收购,生产有机肥料,再给农户用于发展绿色农业种植——如此循环往复,从而构成一个以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为核心理念的完整的酒业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生态链,并且能够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与增收致富领域,形成多种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发展酒业循环经济需要融合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用于帮扶中西部农村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技术、资金支持进行统筹规划,把发展具有显著特色的种植业产品的深加工作为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与农民的收入增长点,并在部分地区将这一收入增长点与酒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机对接,进一步给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与社会经济基础。

  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引导酒类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组合。

  政府应该运用多种手段与措施引进或开发成本比较低廉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节能降耗技术、分析检测技术、治污与环保技术等,以便让酒类企业的生产融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生物技术为一体;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则需要严把产品质量关,重点检测酿酒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量以及成品酒中所含原料中的农药转化量,从而为酒类产业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引导小酒厂全力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政府要切实担当起重任。

  发展循环经济,仅仅依靠酒类企业,尤其是小酒厂,在现行体制之下是很难达到目标的。这是因为我国酒业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完全自发的过程,而是在政府领导下进行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与利益调整。

  政府是发展酒业循环的规划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担当着科学筹划与处理酒类需求日益增长的市场现实和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的重任。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理应从大局出发,统筹安排,为发展循环经济搭好宽阔的公共平台。同时,政府必须转变职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构建自律、高效的管理体制。

  所谓政府自律,是指政府要按规律办事,对自身行为有足够的约束能力,该管的务必管好,不该管的一定放手,避免由于政府干预过当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尤其是直接与企业打交道的基层政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克服对GDP的盲目追求,杜绝强迫企业参与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必须是从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角度,依据企业自己的偏好与利益最大化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高效服务,从而构建自律、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能够及时纠正政府“越位”、“错位”问题,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到位”,进而为全社会的企业与个人从长计议地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

  (作者系济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阅读 481
申请代理
网络用户信息保密服务条款